.
在閱讀心得(上)我簡單介紹了一下這位從打字小妹,一路爬到外商CEO的作者黃麗燕女士的職涯故事,還沒看過的可以還沒看過的可以先去認識一下:
https://beefeggtoast.com/everyday-of-internal-injuries-of-foreign-ceos-1/
.
而在閱讀心得(下)我會挑出五個對於我很受用的篇章給你,雖然這本書真的每一章節都很讚,但因為篇幅和讀者的耐心(?)有限,所以我才只選了其中五個我最受用的觀念分享給你!
好的!那我們就開始吧!
-
自信就像肌肉
關於自信這個主題,我總是非常的感興趣,因為我自己是個超沒自信的人,這也是我會讀《姿勢決定你是誰》的最大原因,沒看過的人可以看我分享的心得,我會放在文末。
那作者黃麗燕在這個章節分享了甚麼呢?
「當你知道自己的價值在哪裡,自信就會出來」
她舉了她年輕時在當廣告業務的例子,那時候她的英文超爛,公司卻丟了一個超鴨霸的外國客戶給她。為了搞定這個客戶,接手前她每周都上6小時的英文課,除此之外她幫客戶做了超完整的市場調查。等到正式會議來臨的那天,雖然她的英文還是卡卡,但客戶被她的調查報告震驚到不行,甚至還因此把自己公司的主管臭罵了一頓,因為一個廣告公司的業務比自家人還了解市場。
經過這次的表現,客戶對她好感大提升,自此之後都對她相當的信任,這讓作者知道只要把價值做出來,讓全場的人都認可你,就不用害怕了,因為控制住場面的人就是自己。
黃麗燕女士為何比喻自信像肌肉?因為都要非常辛苦的訓練(英文課、厚著臉皮的市場調查),等到這些都轉化成自己內在的硬實力(價值up up),同時你也發現自己有解決困難的能力後,你的自信就會慢慢的培養出來了!
.
. -
在外商,內傷的每一天
身為這本書的書名,這個招牌章節肯定要拿出來與你分享。
「上過戰場的人,哪個人身上沒帶著傷的?只差在是外傷還是內傷而已,只要不死,外傷、內傷就只是當下的事,將來一定會痊癒的。」
就像作家九把刀說的「人生就是不停的戰鬥」,我們只要活著就是在戰場上,每個人肯定長到現在一定受過各種大大小小的傷,但外傷、內傷,哪個更難恢復呢?
我想大部分人都認為是內傷吧?那種隱形的傷口很難找到正確的解藥,通常最好的藥就是「時間」哈哈哈。儘管如此,作者提醒我們不要當那種一直檢視傷口,甚至是傷口好了卻控制不住自己去把結痂撕開的人,因為這樣無限的沉浸在受傷時的情境,除了對自己不好之外,你身邊的人也很衰。
最後分享黃麗燕女士在書中的一段話給你:「每一次的傷都會讓自己很 痛,但只要不死,只要還沒離開崗位,每一天都是快樂的探索日、學習日,更是活下來的成就日!」
.
. -
永遠的士官長
「抱歉…這件事情我要負一半的責任…」
我想這句話在你的生活經驗裡面一定都有聽過吧?甚至可能連自己也有說過類似的話
我自己其實就是個會說這種話的人,老實說當下的心態其實就是:今天這個負面的結果我必須要負責任,但其他人也有問題,或是這裡面有一些不可抗力因素我也很無奈…諸如此類想要「推託」的想法
在作者的經驗裡面,任何事情只要超過一個人負責,就是沒有人會負責!
因為只要這件事情沒有一個真正的Ownership,就不會有任何一個人覺得他應該要全力以赴,因為有些責任不是他該扛,不是他的管轄範圍。
因此作者告誡我們「責無旁貸」應該是一個領導人該保有的一個信念,一件事情出了狀況,Leader就是要負起全部的責任,不管誰對誰錯都該一肩扛起(下屬訓練不足、沒有持續監督、指令不夠明確),不然這樣也很難對長官、對下屬,甚至是對客戶有個好的表率呢?
那這個標題為何提到「士官長」這個詞彙呢?有當過兵的人一定都知道,一般軍中是分成「軍官」和「士官」兩種制度的,撇除年資等因素來看,「士官」永遠就是比「軍官」還要低階的。
「士官」的主要工作就是管理好部隊裡的每一個人,像是大家熟悉部隊班長就是這個階級的,雖然他們也是領導的一種,但管轄的範圍最多最多就是一個部隊的兵這樣而已
而「軍官」所要負責的職責就是更高更廣,像是國家的戰爭策略或是整個軍隊未來的規劃方向等等
簡單來說,士官就是「軍官助理」,讓軍官不用花費太多時間處理雜務
而作者的意思就是,如果「責無旁貸」這個觀念沒辦法深植在你的腦海中,遇到事情你都覺得別人也要負責,那你就永遠成不了大事,建立不了一個非常強大的團隊交出好的成果,當不了領導級軍官將領,只能當一個助理級的士官長。
當然還是要說一下,我是當過兵的人,我知道士官也是有他存在的必要,但這邊就是單就職稱位階、工作內容來區分高低,並沒有要否定哪一方的重要性
.
.
-
有感的30%
這篇是在說不斷進步的重要性,裡面舉了一個例子很符合現在iphone12剛上線的時事。
作者說他每次去演講的時候都會問說,「假如你今天花了2萬元買了一隻手機,過了1-2年後你會願意花多少錢買?」到目前聽說沒人願意花超過5千元,因為大家都會追求更新、更會、更美的手機
拿到職場上來說,就是如果你這個人永遠只會一樣的東西,思考也是一成不變,除了價值一直下降之外,你被取代也完全不用感到意外,不管是人或是機器人
作者還偷偷嗆了一下自家員工都不上他用心準備數位課程,用一些不是理由的理由來搪塞,「我能理解他們沒有迫切的危機和壓力去改變,所以我也清楚他們被市場淘汰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那「30%」這個數字是哪邊來的呢? 作者說我們每年的改變必須要達30%,因為如果只是5-10%,你自己和你周圍的人一定都完全無感。如果可以逼自己達到30%的改變,你的思維、你的生活圈、你的習慣一定都會比那個0%的自己更好!
在市場上的競爭不是分「多和少」而是「有和沒有」,如果價值沒有多到讓別人看見,那等於0。
最後用作者的一段話來勉勵你:「別說自己不行。我們的皮膚每20-28天 就全部換新,全身的紅血球每四個月也會全部換新一次。每個人都有自我更新的能力,不是你能不能,重點是你要不要!」
.
. -
活著才是硬道理
會選這篇的原因很特別,因為我那時候讀完這個章節後,我搞不清楚作者黃麗燕想表達的事情(實在是資質駑鈍哈哈),她舉了2-3個例子來講「多活著才是硬道理」這件事情,但其中幾個例子我沒辦法連結到這篇的主軸,甚至拿著這本書跑去問了我主管到底是甚麼意思
我把我最後整理出的結論和你分享:這篇最主要的就是說你在面對的這個市場就是結果論。你覺得客戶不合理?給的時間、資源不夠?如果你說服不了他,那你就是必須硬著頭皮找到解決方法,把他想要的結果呈現給他
我在找作者黃麗燕的資料時,我看到了一篇是某個大學寫關於她經歷的期刊內容,裡面有一個故事完全就是在講作者對於客戶需求使命必達的態度。
當作者還在奧美廣告當業務的時期,由於當時電視廣告非常搶手,而台視的廣告業績是業界第一,熱門時段往往得在好幾個月前就預定,黃麗燕女士為了幫客戶排上廣告,整整兩週天天「盧」自家公司的同事,儘管大家都說不可能。但黃麗燕女士告訴她:「不能跟客戶說「不可能」!」所以逼得她同事想到一個靈感,向台視建議將三十分鐘的晚間新聞分割增加一個破口,就可以多出一個廣告時段,成為當時史無前例的創舉。
聽完這個故事,是不是就不想當她的同事了哈哈哈,確實在當時和她共事的夥伴壓力都很大,但她還是堅持做她認為對客戶最好的事情
就像她在文章中提到,「工作上絕大部分的解決方案都是被硬逼出來的,對無法產出結果解釋再多,只會增加彼此的怨懟和不信任,還不如花時間去想解決方案。活著才是硬道理,活蹦亂跳的生命力才有機會率先抵達終 點,這也才是組織、個人的勝利。」
戰場上沒有子彈,就用刀子;沒有刀子,就用手、頭去撞,沒有好結果的只是顯示出自己的無能,沒有人會在意你到底花了多大的努力,客戶那邊看起來就是沒結果。
這篇讓我想到之前在社群媒體上看過一個影片,主題是「有錢人和窮人的差異」,其中有一點就是說,窮人是根據工作了多少時間來計算報酬,但有錢人不是,他們是看一件事情的結果,如果沒有結果,那報酬就是0
如果能抱持這種心態在處理客戶,我相信整個的動力(和壓力)會讓自己提升很多,這應該也是作者想傳達的事情,「在這個結果論的社會裡面,不要為失敗找理由,用力的闖出最好的成績」
.
.
以上這五點就是我想分享給你的,如果還想看更多黃麗燕女士在他這十多年的經驗精華,很推薦可以去購買這本書,每一篇都是由一個真實發生的小故事當開頭,閱讀起來很有帶入感,不會讓人覺得是在碎碎念,加上篇幅蠻短的,所以在看的時候常常不知不覺就看了好幾篇,是一本很輕鬆,但含金量又高的好書
加上這本書的全部版稅收入都是捐贈出去的(所以完全不打折,不知道是不是博客來上唯一不打折的書,超酷!),買書還順便做愛心,這沒理由不買了吧?哈哈哈
以上,分享給跟我一樣在職場或是為了生活打拚的你,希望我的內容能夠帶給你更多的啟發和動力!
註:
人生好難,該怎麼保持自信?讓Ted演講觀看千萬次的哈佛博士教你-《姿勢決定你是誰》閱讀心得:https://beefeggtoast.com/your-body-language-may-shape-who-you-are/
購買實體書:外商CEO內傷的每一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