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心理勵志/蔡康永的情商課最終章-
《你願意, 人生就會值得》閱讀心得

用烤一片吐司的時間讀後,你會知道:

  1. 《你願意, 人生就會值得》十大金句

 

蔡康永是我們這一代人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主持人。對很多人來說,他的形象可能還停留在《康熙來了》中的搞笑幽默,但其實他有更多不為人知的一面。

在他到中國發展後,我在《奇葩說》裡見識到了他不一樣的風采:不僅有邏輯、有情感,還非常敏銳,經常在辯論中提出畫龍點睛的觀點,讓人不禁對他刮目相看。

 

除此之外,蔡康永還是一位暢銷書作家,在情商和溝通領域的書籍,如《蔡康永的說話之道》《蔡康永的情商課》等,都賣得非常好,就算你沒看過,也應該聽說過吧?

最近他為了宣傳情商系列的最終章《蔡康永的情商課3—你願意,人生就會值得》,上了許多知名 YouTuber 的節目,每集都引發熱烈討論。

我被他在這些訪談中分享的生活理念深深打動,所以毫不猶豫地買下了這本書來讀。

 

 

接下來,我想跟大家分享書中十個對我最有啟發的段落。由於篇幅有限,這是我精挑細選的部分,但其實我還標註了其他二十多個值得深思的地方。

如果你看完我的心得後也覺得很有共鳴,強烈建議你買一本《你願意,人生就會值得》來看看,相信你也會有所收穫!

那麼,現在就開始今天的《你願意,人生就會值得》讀書心得吧!

 

《你願意,人生就會值得》十大金句

 

  1. 把做到的程度,當成萬事的尺度;別人一天看兩本書,你不是別人,你一次在手機上看完一段文章,已經比你沒看的時候,吸收了不同的資訊。能在乎「程度」的不同,就能大大增加「體會現在」的樂趣
    .
    .
    在這個社會以結果論在檢視每一個人的時候,很容易會讓有努力但沒有達成目標的人特別受挫,當然在某些情況下結果是重要的,例如說工作專案的成功與否。但假如是比較偏向個人成長這塊,或許就不用這麼過度的逼迫自己了,主要是生活已經很多壓力了,沒必要再給自己太多在個人進步上的壓力,二是成就感才是維持長期習慣的動力,用「程度」來評估自己,才能給自己更多前進的動力。

    要告訴自己,選擇不滑手機耍廢已經比很多人優秀了,所以任何一點前進,儘管只是看個兩三頁專業的文章內容,你也是逐漸在變成更好的自己了。.
    .
    .
    .

    .

  2. 在承擔得起的時候,用心的搞砸一件吃得消、但仍然很傷的事,來預習未來可能承受的痛,一方面要學乖,從此盡可能避免更大的痛發生,一方面在必須面對這麼大的痛時,準備好需要的勇氣
    .
    .
    這件事情我剛出社會的時候也被當時的主管提點過,他說了一個新鮮人黃金三年的理論
    意思是剛出社會的前三年要盡量的去犯錯,因為你在那個階段犯錯,大家很容易可以用「歐,你才剛出社會還在學習」這個理由給帶過,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從每次錯誤中學到經驗
    .
    因為當等到你已經出社會三年後,大家對於你會有一個你是「有經驗」的期待
    很多的錯誤都會被歸類到「這是不該犯的錯」,只要一錯很容易就會讓人對你整個人打上問號。.

.

圖片來源:Pexels

.
.

  1. 不要認真想取悅全世界。沒有全世界,只有一個一個對你而言重要或不重要的人。請精挑細選,對人對事都精挑細選,才不會疲於奔命,卻有覺得不值得
    .
    .
    這句話我覺得我是對我自己說的,因為我覺得我有點「討好型人格」,會不自覺的希望我身邊的人都可以因為我開心,也因此會想盡力的去滿足每個人的期待
    有時候多少會有那種不值得的感覺,或是覺得分身乏術,無法滿足所有人的無力感,甚至是害怕讓別人不開心的那種弱小的心態所以我拿這段話來提醒自己,心力要花在那些選擇過的人,永遠不可能也不需要讓每個人都喜歡你。
    .
    .
    .
    .
  2. 活著就是一連串的不確定,不要再妄想確定,而是反過來,培養對不確定的感受力
    .
    .
    在長大的過程,經歷過許許多多的失望和意外後,就會了解到世界上好像沒有甚麼完全可以保證的事情,但蔡康永肯定不是要我們對任何事情抱持著消極不期待的想法應該是我仍然期待未來,但我知道很多事情不會完全照著自己的想像發展,所以在出現變化的時候,我可以用最快的時間轉念,調整自己後再出發
    .
    .

    圖片來源:Pexels

    .
    .

  3. 每一刻,都是有體會的當下。如果書出來後,能帶來獎項、名利,我會高興;如果沒帶來這些東西,我也不覺得寫作的那些時光浪費了。那些時光的每一刻,都是有體會的當下,不是為了換名換利的預備動作。
    我勉勵自己用這個原則,去定目標,以免只顧著埋頭趕路,成為只會盯著吊在眼前紅蘿蔔的驢子,錯過沿路所有的風景與人情。
    .
    .
    過程比結果重要這句話算是對了一半,應該要改成同樣重要,因為我們肯定都是為了某個希望的結果才會付出努力的但如果結果不如預期,也不需要完全否定自己,因為那些付出的收穫,總有一天都會回到你身上的。
    .
    .
    .
    .
  4. 重視選擇,絕對是正確的態度。但也請了解,會令人生轉向九十度的那種選擇,其實很少。大部分的選擇,就算我們覺得選錯,只要沒造成太大傷害,過陣子我們也就忘了。選對的那些,也不至於到翻轉人生的地步。
    每次選擇,不是定局,而是產生變化的機會。這樣去看待選擇,又輕鬆又實際,應該就不會一直拖著
    .
    .
    這段比較是講給「選擇障礙」的人聽得,包括我在內,因為通常會選不出來就是最害怕「選錯」
    而蔡康永要我們對於這件事情放寬心,因為就算錯了,基本上對於你長期的生活狀態也不太會有從天堂掉到地獄的影響(除非你是在想要不要投資超高風險的產品)所以把每次選擇看成是一個生活轉變的機會,有種未知的期待感,這樣在面對選擇時就會更開心更放心一些。

    媒體來源:Pexels

    .
    .
    .

  5. 練習情商的兩個最簡單的立場,說出口粗魯,但放心中穩當的,就是「關我甚麼事」跟「關你甚麼事」

    ..

    這段是我整本書最震驚也最有印象深刻的事情,因為我一直都覺得情商是一個很難解釋的名詞,但這兩句話就解釋得很透徹只要在這兩句話前面加上各式各樣的情境和主詞,就能解答所有可能困擾著自己的問題,讀到這邊真的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
    .

    .
    .
  6. 沒有人喜歡隨便得罪人,但長期窩在「不要得罪人」的籠子哩,身高一定停止,肌肉一定萎縮。如果你沒有常常練習「說不」,那麼你的答應,就會越來越沒價值。得不得罪人,只是不過是各種選擇之中的一種,而不是甚麼大罪

    ..

    我現在這份工作的主管在我工作第一年的review時跟我,「你之後的最大功課就是要學會say no」。
    就像我前面說的,我很害怕讓人失望,所以很多事情我會覺得我好像還可以的話,就不拒絕別人的要求。結果可能最後會讓自己的時間被其他人給充滿。這種情況久了之後,我相信一定會像蔡康永說的,你的答應會越來越沒價值,所以現在的我還是要持續努力去讓自己不要怕得罪別人,只要有認真考慮過後,拒絕也就不需要感到內疚。
    .
    .

    圖片來源:Pexels

    .
    .

  7. 人生只要問三題,「你最想在甚麼樣的地方生活?」「你最想過甚麼樣的生活?」「你最想跟甚麼樣的人一起生活?」
    .
    .
    這三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很多人應該一時之間都回答不出來,因為我們好像太急著跟著這個世界在轉動,卻忘記自己真正的需求和想要是甚麼這三題蠻適合在年末的時候來訂定新一年計劃時的引導問題,有了答案後,就可以把他在細化成更具體的執行目標了
    .
    .
    .
    .
  8. 不要人云亦云的去判斷好壞,別人有別人的成功標準,我有我的好日子。所謂的好日子,只要我們自己覺得好,就夠好,你願意打造屬於你的標準,人生就有了值得的可能
    .
    .
    這段我自己覺得是當成這本書首尾呼應的結語,把一切的重心回歸到自己身上,別人的標準那是別人的事情我的生活由我來主導,朝著自己想做的事情前進,你才會更樂意地享受每個當下,不論是好的壞的,都是值得的人生體驗
    .
    .

    圖片來源:Pexels

    .

.

其實還有好多好多希望分享給大家的段落,但因為長度已經很長了,所以就刪刪減減到了10句話而已。
這本書的目的不是為了本身就很放縱自己或真的長期懶散的人去開脫的
蔡康永在書中也有提到這些人應該是也不會買他的書來讀,這本書的目的是告訴那些把自己逼得太緊的現代人,稍微放鬆放慢腳步,然後放寬心放過自己,好好體驗自己想要的人生

 

這本情商系列的最終本我個人是蠻喜歡的,相較於前面兩本,這次的內容我個人更有感觸一些,喜歡的朋友們記得可以去買來翻翻喔

感謝你花時間閱讀到這邊,期許我們繼續用烤一片土司的時間吸收書中知識
下次見!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