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時間:4分鐘)
在閱讀心得(上),介紹了麥肯錫以及本書作者獨創的TH法,幫助我們快速判斷問題以及系統性解決問題的步驟,還沒閱讀過的可以先去看看
而閱讀心得(下)則會說明,該怎麼在分析問題後,寫出一個有「說服力」的商業用故事。具體一點說,這個故事展開法就是為了解決各種類型問題而設計的,也就是學會怎麼敘述一個解決問題的故事。
故事的架構
在開始設計故事時,要先來介紹一個好的故事架構,SCQOR 這個單字也就是整個主軸的縮寫:
S (situation) 設定狀況:
介紹主角,不管好壞,都要先寫出目前穩定的狀態
S階段所敘述的內容,一定要能讓接收者產生共鳴。必須讓接收者讀完或聽完設定狀況的內容,產生「對,你說的沒錯」的反應。只有先獲得認同感,才能在S之後繼續發展C和Q
C (complication) 發現問題:
將失去穩定的混亂描寫出來,確定問題類型
C扮演的角色,是確定問題屬於三種類型中的哪一種,和S一樣,必須符合接收者認知的問題類型,並且要顛覆開場時給的安定感
Q (question) 設定課題:
針對這個問題,確認對主角而言重要的課題是甚麼
這邊再複習一次三個問題類型各自的課題:
恢復原狀型:掌握狀況 > (緊急處置) > 分析原因 > 根本處置 > 防止復發
防杜潛在型:假設不良狀態 > 誘因分析 > 預防策略 > 發生時的因應策略
追求理想型:確認自己的強項弱點 > 選定理想 >實施策略
由於課題領域是累積,因此後面的課題會包含前面的課題,所以要說明的內容包含了所有課題,那按照順序呈現會是最自然的。
O (obstacle) 克服問題:
描寫替代方案,或是開始實施解決課題時的過程,並描繪如何克服困難
在O階段,要解答Q階段所設定的課題,換句話說,這個階段的重點,是找回C階段顛覆的安定感。
O也是整個故事的核心,所以分量會最多,大約占了整體篇幅的六成左右
R (resolution) 解決收尾:
將克服困難的提案,定位成課題的解答
除了總結整個故事,R階段另外一個功用是,連結未來的開展。例如:「在這次的文書中,我提到了恢復原狀型的根本處置方式。未來應該再考慮到防止復發的部分。」
以大家都知道的四字箴言XD「起承轉合」來說,SCQ為「起」,O為「承、轉」,R為「合」。
用一個簡短的故事,來分析SCQOR展開故事的例子:
A小姐長年任職於某公司的財務部門。某天,上司試探他是否願意調職業務部門,A小姐被迫面臨做出是否願意調職的決定。她多方考慮今後的職涯規劃與家庭狀況,最後決定轉調。
「A小姐長年任職於某公司的財務部門」
就是S (設定狀況),除了介紹故事的主角,並表現出她目前穩定的狀況
「某天,上司試探他是否願意調職業務部門」
就是C (發生問題),顛覆了穩定的狀態。如果目前的職位對A小姐來說沒有不良的感覺,那這次的試探就是一次機會,這就是一個追求理想型的問題。
「A小姐被迫面臨做出是否願意調職的決定」
是Q (設定課題)。假設A小姐認為轉調部門是職涯目標的歷程,這就是實施策略的問題。
「她多方考慮今後的職涯規劃與家庭狀況」
是O (克服障礙),這裡為了縮短故事,只好省略帶過,不然這裡會是整個故事的核心,可以寫考慮了甚麼以及選擇的掙扎等等。
「最後決定轉調」
就是R (解決、收尾)
以上就是作者歸納出,讓商業文書呈現的更有故事性的架構,如果能夠好好運用,相信要做出一份有說服力又能抓住聽眾注意力的簡報並不難!
在這本書中還有講到邏輯學很常提到的 「金字塔結構」和「MECE原則」等,並且在每一個章節後面都有練習,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去買來練習看看,說不定也會讓你功力大增喔!
購書連結:博客來買書去!麥肯錫,寫作技術與邏輯思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