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後轉職潮即將到來,不管你有沒有打算離開現在這份工作,或是你才準備進入工作的職場,總會遇到「規劃職涯」這件事情,在《2030轉職地圖》閱讀心得(下)我會分享「為什麼在轉職前需要先了解一間公司的企業文化」,以及「自我規劃方向跟訂做職涯地圖的方法」
如果你還沒看過我在《2030轉職地圖》閱讀心得(上)裡提到,未來最不容易被取代的人才應該具備的軟式硬式技能的話,可以從這個連結先回去看喔,裡面也有簡單介紹了作者Sandy的強大資歷喔: https://beefeggtoast.com/2030-change-jobs-1/
好!那我們就開始吧!
《2030轉職地圖》重點二: 了解企業文化的重要性
「經過內部開會討論結果,因人選競爭激烈,很遺憾通知您並未錄取該工作職缺」
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有過無聲卡,或是被通知不錄取卻沒寫理由的經驗吧?當下除了氣氣氣之外,好像也只能摸摸鼻子,然後乖乖繼續投履歷…
Sandy說這種情況大多是應徵者與該公司的企業文化不符,所以在面試之前最好先提前去了解企業內部的「遊戲規則」
例如:有些公司偏向軍事教育,違反規定就會有懲處;有些公司不喜歡錄取太聰明的人,因為他們要找的是乖乖牌,如果你滿腦子的創意,錄取的難度就會很高。那要理解企業文化的方法,其實就是要在事前盡量做好功課,例如從新聞、論壇、社群等等網路的資源,或是厲害一點的可以到Linkedin去聯繫離職者、獵頭打聽消息。
Sandy也給出她以獵頭的身分去了解一家公司或是一個產業時會去分析的指標,因為獵頭常常需要接觸不同的產業,大部分也都是從0開始去找資料,所以我們可以稍微參考一下。
她會從公司的規模、銷售的利潤,以及很重要的一點,「這間公司在官網上的描述」去判斷他的企業文化
就以Nissan和馬自達這兩間日本汽車品牌為例,Nissan強調自己「歷史悠久」,中間經過法國公司雷諾的合併,企業文化正在積極的「改革」,從傳統日式朝向為「多元化」的發展;強調「和魂洋才」,凸顯求職者必須擁有靈活的軟性技能及工作態度;「員工人數」顯示規模龐大,舊式文化不太可能說改就改。所以作者Sandy就判斷,Nissan想要的人選是不失傳統職人的工作態度,又兼具創造力等跳脫框架思維的人才。
而馬自達在官網上的情報有限,只能看到「用創意來挑戰任何困難」或「大量溝通」等關鍵字,所以就假設他們用人的關鍵是創造力和溝通力。
當然我覺得事先理解一間企業的文化最大的好處,除了在履歷或是面試時能夠更得面試官的喜愛之外,另外就是幫自己快速判斷自己適不適合或喜不喜歡這間公司,因為我覺得每一次的面試除了是公司在審視你之外,你也要同時去審視這間公司,這樣子你才不容易發生在開始新工作後才發現自己不喜歡這個職場環境 。
除了在網路上找資料可以認識企業文化外,面試時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去了解這間公司的企業文化。一方面是你可以直接向你的面試官提問,例如問他:「請問在貴公司可以有什麼樣的個人職涯發展未來?」,除了能表現出你的企圖心和可信任感之外,透過他給的回答去判斷這間公司對於員工的態度,是那種用完就丟還是願意長期培養的?另一方面你可以透過在面試過程的一些小細節來認識這間公司,像是水和杯子、會議室的環境、同事間是否幫忙接聽電話,以及面試結束的送客等等,從小地方來判斷這間公司你到底喜不喜歡和值不值得你去效力。
.
.
那和各層級的人員面試時有哪些該注意的地方呢?
很多人可能都有卡在某一關的面試就沒有後續的消息,先不論專業能力的部分,很多時候是因為給面試官的感覺不對
不同層級的面試官在意面試者的重點都不太一樣,下表是我們在面對不同層級面試官時應該注意的地方
- 人資面試:
人資通常沒辦法很清楚的判斷職場上的專業技能,但如果這關沒過,你能力再強也進不了下一關。人資通常會注意的點是「適應力和熱忱」,原因是如果適應力和熱忱不足的新人很容易會離職,這樣是變向在加重他們的工作量。
所以最好在面試過程中充分表現出自己的熱忱,並同時準備一些案例來凸顯自己的適應力,讓他們可以放心的把履歷往下一關走。
- 部門同事面試:
部門同事通常會期待新加入的人能減輕他們的負擔,所以會特別注重「合作力和貢獻度」。特別要注意的是在和同事面試時,別放太多重心在過去的豐功偉業,不然他們如果一個不好引起他們的防衛心,那很容易就會投下反對票。
. - 部門經理面試:
部門經理他會希望你可以幫助他達到上頭大主管所要求的目標,所以他很注重有創造力且願意接受挑戰的特質,另外也可以在面試過程加入一些團隊合作的案例,讓他相信有你加入後,對於整個部門的表現是向上提升的。
. - 部門主管、CEO面試:
這兩關的面試官會更重視你的實際戰績,以及策略上的思考等,因為這邊通常是公司內的高階主管,所以會看重你對於公司整體營運的幫助和效益。 例如他們可能會問:「你能為公司帶來甚麼貢獻?」、「如何增加公司的收益」等等。 不過如果你的職位不是管理相關的職缺,你遇到這種等級的面試官也可以講一些你對於競爭對手的分析和觀察,來加深他們對於你的印象
《2030轉職地圖》重點三: 自我規劃方向及訂做職涯的地圖的方法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職涯的規劃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為每個人在學和職場的經驗都不相同,我們只能透過參考他人的經驗和方法去慢慢摸索。那在《2030轉職地圖》這本書中,Sandy提供了幾個方法讓你在規劃自己的職涯能更順利一些
- 研讀內部的組織圖:
了解公司組織圖是最快判斷自己如果要升遷需要提升的技能,以及卡位上主管的機會高不高的依據。舉例來說:公司的行銷總監需要同時管理實體店面、媒體和產品的行銷,那你就必須要去補強這三個面向的能力;而通常在一間正在擴張的小公司會比在傳統大公司升任主管的速度還快,這和公司的成長性及人員的流動率也有關,當然在大規模的公司也不是完全沒機會爬升,因為人事預算通常和公司規模是呈正比的,所以大公司也有他的優勢,這些完全都要case by case,並且要回歸到前面提到的企業文化,是不是鼓勵年輕新血不斷成長,以能力決定位階?還是除了能力外更看重年資等其他因素呢?另外Sandy也建議所有工作者在工作一兩年後主動向老闆詢問:「老闆,請問我可以打擾您10分鐘的時間嗎?我在這個位置做了X年,也通過考核、達成考績,我想為接下來做規畫,請問您對我有什麼期待?或是希望我往哪裡發展?」
除了能表現出自己的積極性之外,透過老闆的回答你也可以更清楚自己該走該留,或是還能加強那些能力,是個百利而無一害的好問題!
. - 掌握競爭者的動向:
除了要了解自己在內部的升遷機會外,產業的動態也很重要,因為假如這個業界的對手都做出了某種轉型,或是更強調某種能力,那你就要開始規劃自己也要做出相應的準備,才不容易因為趨勢被淘汰掉。 除此之外也可以因此判斷公司是否有跟上國際或是業界的趨勢,當成判斷是否要繼續待下去的指標之一喔!
.
. - Linkedin:
這個全球最大的求職社群媒體,就我所知在台灣的使用率不算特別高,一般人比較會經營自己的104或是1111勝過Linkedin,當然這和大部分企業還是以在人力銀行網上徵才也有關係,不過如果有餘力的話還是建議稍微經營,因為獵頭公司還是會透過Linkedin來找人才,能多一個管道被看見是一個!不過除了這個好處外,你在Linkedin上也能去看一些前輩的職涯規劃來當成參考,甚至積極一點可以直接聯繫前輩詢問意見,去學習他們的就業歷程,觀察看看如果要做到你的目標職缺需要具備的技能和經歷,就可以更有方向的去強化自己喔!
以上就是我讀完《2030轉職地圖》後覺得很適合快速分享的大重點,希望對大家在轉職或是職涯的規劃上有幫助 。
這本書裡面其實還有很多值得大家去閱讀的部分,例如Sandy因為是國際的獵頭專家,所以她分析日本、中國和歐洲的職場文化,對於想到國外工作的人會很有幫助!
加上書中的案例多達30個,每個案例都是特別挑選過,篩去了那些因為家裡有資源等原因才成功的人,所以在閱讀的過程會很激勵人,讓你覺得這個時代努力也是會有成功的機會的!哈哈哈
好啦!那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也可以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們看看,有任何想法也都歡迎跟我討論,這裡也順便預告一下三月因為婦女節的關係,我選了另外一個Sandy,也是大家比較認識的那位吳宗憲女兒所寫的《我的存在本來就值得青睞》,敬請鎖定三月的心得囉!
我們繼續一起用烤一片吐司的時間閱讀吧!下次見囉!
我是sandy 謝謝你的心得分享
作者路過